《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指出,创新已经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企业只有建构起有效的创新投入机制,培育主导性的创新文化,才能同时驱动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双轮,从而立于全球竞争的不败之地。

图片1.png

2017中国建筑装饰蓝皮书发布会现场

2017年10月31日,由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主办、中国建筑装饰协会研究分会承办的“2017中国建筑装饰蓝皮书新闻发布会”在上海盛大举行。据悉,这是继2016年建筑装饰蓝皮书创始本出版发行之后,建筑装饰蓝皮书课题组在行业调查的基础上,以创新发展为主题,编写了2017版中国建筑装饰行业发展报告。

图片2.png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刘晓一致辞

图片3.png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总编辑杨群致辞

当天,发布会邀请了各地方行业协会领导、行业内资深专家以及数十家权威媒体代表等各界人士共襄盛举,其中出席活动的有中国建筑装饰协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刘晓一、中国建筑装饰协会研究分会执行会长张玉峰、江苏省装饰装修行业协会会长王有党、浙江省建筑装饰行业协会秘书长吴建挺、广东省建筑业协会装饰分会秘书长甄祖玲、中国社会科学院战略发展研究院研究员葛道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总编辑杨群、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分社社长邓泳红等嘉宾,同时出席的还有金螳螂、瑞和股份、建艺集团、南通三建装饰装潢、星艺装饰、洪涛装饰、雷士照明等装饰材料企业代表。

图片4.png 
2017中国建筑装饰蓝皮书发布仪式

据了解,2017版中国建筑装饰行业发展报告以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背景,对我国建筑装饰行业创新发展现状和问题展开分析和讨论。总报告利用企业调查资料分析了建筑装饰行业创新发展的进展和特征,探讨了建筑装饰企业经营模式、管理模式创新的现状和趋势,以及技术创新的发生机制和效应;专门讨论了基于BIM的总体创新以及随着技术卷入而产生的链式创新、整合创新和系统集成创新;报告还分析了企业技术和体制创新驱动机制,提出了具有行业特色的痛点理论。

图片5.png 
媒体提问环节


2017年中国建筑装饰行业发展报告指出,调查企业平均创新投入占主营收入的比例达到了2.28%,远远超出国务院在2013年2月印发的《“十二五”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规划》中提到的到2015年末研发投入比例达到1.5%的标准。该数据说明,调查企业对落实创新驱动战略足够重视,提供了充实的资金保障。

图片6.png

中国社会科学院战略发展研究院研究员葛道顺演讲

图片7.png

深圳瑞和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于波演讲

图片8.png 
雷士集团副总裁徐进演讲

总体看来,我国建筑装饰行业的企业创新方兴未艾。骨干企业已经初步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龙头企业已经在向创新企业转型,在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应用方面掌握了主动权,并培育出促进企业创新的体制机制。例如,瑞和股份成立“中国建筑装饰行业综合类科学研究院”,在科研实践中锻炼和培养一批骨干,建立研发队伍架构;建艺集团通过建立设计中心、项目管理学院、环保装饰材料加工基地,推出在设计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方面的员工激励机制,不断提高公司的新材料加工和建筑施工方面的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雷士通过在国内外建立国际标准化研发中心、实验室和智能研究项目组,建立完善的研发体系,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可以期待,我国建筑装饰行业可以在网络系统集成这一第五代创新技术阶段实现弯道超车,从而带动行业快速、高效转型升级,整体提高行业在全球的竞争力。

图片9.png 
互动讨论

此次2017版中国建筑装饰行业发展报告的发布,以企业调查和数据库建设为依托,力求研究报告能够给行业发展提供第三方独立评估视角,为行业转型升级以及精准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同时,2017版中国建筑装饰行业发展报告的撰写出版也得到了深圳市建艺装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瑞和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特艺达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江苏南通三建装饰装潢有限公司、上海新丽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惠州雷士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
如想了解更多2017中国建筑装饰蓝皮书内容,请关注“中装研究”微信公众号。
 
 
参考资料

《建筑装饰蓝皮书:中国建筑装饰行业发展报告(2017)》指出——

我国建筑装饰行业企业不断加大创新投入

2017年10月31日,由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主办、中国建筑装饰协会研究分会承办的“2017中国建筑装饰蓝皮书新闻发布会”在上海盛大举行。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意见》(国办发〔2013〕8号)指出:“到2015年,基本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提高到1.5%”,并提出了至2020年的重点任务,包括完善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的机制、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支持企业推进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等。

蓝皮书以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背景,利用企业调查资料分析了建筑装饰行业创新发展进展和特征;通过案例研究,探讨了建筑装饰企业经营模式、管理模式创新的现状和趋势,以及技术创新的发生机制和效应。调查企业平均创新投入占主营收入的比例达到了2.28%,远远超出国务院对工业企业提出的标准。该数据说明,调查企业对落实创新驱动战略足够重视,提供了充实的资金保障。

(参见《中国建筑装饰行业发展报告(2017)》p3-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10月)
 
《建筑装饰蓝皮书:中国建筑装饰行业发展报告(2017)》指出——

BIM将助推中国成为全球建筑第一强国

2017年10月31日,由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主办、中国建筑装饰协会研究分会承办的“2017中国建筑装饰蓝皮书新闻发布会”在上海盛大举行。

根据ARCADIS全球建筑资产财富指数(Arcadis Global Built Asset Wealth Index)研究,2014年,中国建筑资产规模达到47.6万亿美元,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建筑资产规模最大的国家。不过,中国人均建筑资产仅为3.41万美元,略超全球平均水平,在世界上排第24位。有理由认为,按目前投资趋势维持下去,到2025年,中国建筑资产规模将比2014年翻一番,达到97万亿美元,高于美国、日本、印度和德国四个国家的总和。

中国开始进入互联网社会,信息化是任何行业转型升级的基础要务,不可或缺。可以说,没有信息化,就不可能有产业的转型升级。2011年5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下简称“住建部”)发布了《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将BIM纳入信息化标准建设的重要内容;并于2013年推出《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明确了BIM的具体推进目标;2016年8月,住建部发布《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BIM被列为“十三五”建筑业重点推广的五大信息技术之首,一批示范应用性工程得到实施;2016年12月,住建部发布《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GB/T 51212-2016),自2017年7月1日起实施。随后,全国各地也相继出台了相应的BIM应用指导意见。

BIM已经成为建筑业的一个象征。建筑装饰行业的转型升级,对设计、造价、施工、维护等流程工序及各类信息的可视化要求越来越高,BIM技术拥有广阔的应用空间。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底,在BIM指导文件和示范工程的带动下,全国1658个建筑工程项目中应用了BIM技术。2017年5月4日,住建部发布公告,批准《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应用标准》(简称《标准》)为国家标准,自2018年1月1日起实施。标准从BIM的创建、使用和管理三个维度出发,对建筑工程的深化设计、施工模拟、预制加工、进度管理、预算与成本管理、质量与安全管理、施工监理、竣工验收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性规范。《标准》的推出和施行将极大刺激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张力,助推我国成为全球第一建筑强国。

(参见《中国建筑装饰行业发展报告(2017)》p27-2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10月)
 
《建筑装饰蓝皮书:中国建筑装饰行业发展报告(2017)》指出——

我国公共建筑装饰行业集中度低,上市公司具有扩张空间

2017年10月31日,由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主办、中国建筑装饰协会研究分会承办的“2017中国建筑装饰蓝皮书新闻发布会”在上海盛大举行。

由于公共建筑装饰行业的市场规模较大,行业进入壁垒相对较低,而目前装饰市场趋于成熟、市场产品的同质化现象严重,导致现有建筑装饰企业的存量竞争尤为激烈,前瞻产业研究院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建筑装饰装修百强企业的年产值达到4500亿元,占整个行业总产值的12.07%;而行业排名第一的金螳螂,2016年的总产值为195.63亿元,仅占行业规模的0.52%。

龙头企业的上市,形成规模优势,将会进一步导致小企业逐渐退出,未来建筑装饰行业市场逐渐以大型企业为主导,主要市场份额由龙头企业占有,市场集中度将逐步增加。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首先,在企业产品同质化的情况下,龙头公司与小企业相比,自身的管理和成本控制等优势较为明显;其次,在消费升级的大环境下,消费者更加注重消费体验和全方位的服务质量,龙头企业严密的组织架构和服务模式会让消费者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再次,行业标准越来越规范透明,资质不全、质量不过关的小企业逐渐失去生存空间;最后,大型公共建筑装饰企业愿意与固定的知名龙头企业合作,随着地产企业的整合与集中度提升,装饰行业也将迎来结构升级,行业集中度也将随之提升。

2016年15家公共建筑装饰上市公司中,有10家企业实现正增长,营收增速最高的是全筑股份的52.68%,另外有2家企业罗顿发展和瑞和股份营收增速在30%~40%,4家企业营收增速在10%~30%,3家营收增速在10%以下,在营收出现下滑的5家企业中,降幅基本在5%以内。

从净利润的增长速度来看,增速分化较为显著,有9家企业实现正增长,增速最高的是广田集团,达到45.4%,还有3家企业净利润增速在40%左右,另外有6家公装企业净利润增速为负值。

(参见《中国建筑装饰行业发展报告(2017)》p52-5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10月)
 
《建筑装饰蓝皮书:中国建筑装饰行业发展报告(2017)》指出——

借助“一带一路”,我国公共建筑装饰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2017年10月31日,中国建筑装饰协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建筑装饰蓝皮书:中国建筑装饰行业发展报告(2017)》发布会在上海举行。

蓝皮书指出,在“一带一路”的各项政策不断落地的同时,政策所带来的红利也会陆续释放,特别地,随着海外建筑装饰行业景气度不断提高,我国建筑装饰产业的海外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在社会主义背景下,结合我国特有的经济体制,公共装饰企业应该抓住历史机遇,主动拓展海外市场,积极制定相关的海外发展战略,加强与国际企业的交流,同时重视海外文化交流,争做“一带一路”发展倡议的急先锋。“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在基础设施不断增强的同时,带动了大批的重大项目的建设,特别是为建筑装饰行业带来了新的市场空间。

公共建筑装饰企业要紧跟国家“一带一路”步伐,不断推进自己的发展,结合自身特点,拓展海外业务,推进企业海外战略的落实和实施。

例如,宝鹰集团已经率先建成印尼宝鹰、中建南方、宝鹰国际投资、宝鹰国际建设等业务各具特色、各有侧重的海外服务平台,在海外工程市场的经营方面具有丰富的运营经验和业务资源。同时,公司注重国际品牌的塑造,建筑装饰设计和施工水平、国际商业经验和能力、财务稳定性已得到了海外市场的高度肯定和认可,成为我国在全球建筑装饰行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企业之一。
(参见《中国建筑装饰行业发展报告(2017)》p60-6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10月)

《建筑装饰蓝皮书:中国建筑装饰行业发展报告(2017)》指出——

供给侧改革倒逼住宅装饰行业的转型升级

2017年10月31日,中国建筑装饰协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建筑装饰蓝皮书:中国建筑装饰行业发展报告(2017)》发布会在上海举行。

自“十二五”以来,中国已经逐步进入工业化后期的发展阶段,加上金融危机后,中国总体经济发展从长期的高速增长转入中高速,出现了典型的“新常态”特征,而且经济增速放缓的现实加速结构不合理问题的暴露,为了适应和引导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的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概念应运而生,并成为中国“十三五”建设时期的发展主线。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和目标的提出,促使中国住宅装饰企业和行业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通过多样化、个性化、绿色化的高质量住宅装饰服务来满足市场需求,创造性地引入互联网等科技革命新成果来改造行业、完善服务,而且市场竞争和行业协会引导双重助推住宅装饰行业的转型升级。可以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从供给的角度,创新住宅装饰行业的发展驱动,实现住宅装饰产品、服务的提质,以及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

(参见《中国建筑装饰行业发展报告(2017)》p60-6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10月)
 
《建筑装饰蓝皮书:中国建筑装饰行业发展报告(2017)》指出——

我国建筑装饰材料行业发展呈现四大趋势

2017年10月31日,中国建筑装饰协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建筑装饰蓝皮书:中国建筑装饰行业发展报告(2017)》发布会在上海举行。

蓝皮书在对建筑装饰材料市场总体状况,包括供给结构及需求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装配化建筑的新政策导向,将建筑装饰材料分为原材料和装配模块材料两个方面,对建筑装饰材料市场发展与创新进行了分析,总结了中国建筑装饰材料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蓝皮书指出,我国建筑装饰材料行业发展的四大趋势:

(一)用途功能化

市场对建筑装饰材料功能的需求逐渐提升,对需求的功能在审美方面、耐用性方面、安全节能方面,乃至施工和维护的便利性方面,均与几年前不同。而当前建筑装饰材料市场上产品的各个功能尚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故发展复合多功能建筑装饰材料技术已是大势所趋。

(二)形式模块化

当前,家具生产定制化普及,装修流程中越来越多的家庭采用整套定制的方法。但这种全屋定制的思路仍有可以改进的空间,近年来,模块化装修方式开始出现,这种装修方式不只应用于各种家具橱柜,还包括卫浴用品、吊顶、墙板等各种软硬家装产品。在这种模块化装修思路的指导下,建筑装修工程变得不再复杂,而是可以通过将家具和各种装修产品以组装零件的方式组装起来进行便捷施工。然而,模块化装修的普及尚有很长的路要走,其推广和为大众所接受还需要一定的时间,需要建筑装饰材料整个产业的推进和配合。但模块化确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在不久的将来将广泛应用于寻常百姓家的家庭装修。

(三)生产工业化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建筑装饰行业实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工程建设指南(试行)》指出,要实现部品生产工厂化和现场施工装配化,逐步使建筑装饰行业走向新兴工业化道路。工厂化加工、现场安装不仅是设计、施工组织创新的基本途径,对工期、造价、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基础。

(四)技术绿色化

绿色建筑装饰材料在当今的建筑装饰工程中的地位尤为重要,其在生产、应用乃至废弃的过程中,对环境的伤害相比传统材料都小。绿色建筑装饰材料主要有以下几种特点:生产环节中,所排放的“三废”物质的数量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材料的使用环节中,不释放有毒有害物质,且被组装成建筑部品后,对于人体安全和健康均无害;废弃物处理的环节,对环境整体,水、大气、生物、土壤的负面影响均低于国家标准。

(参见《中国建筑装饰行业发展报告(2017)》p141-14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10月)
 
《建筑装饰蓝皮书:中国建筑装饰行业发展报告(2017)》指出——

我国建筑装饰行业设计人才形势较为严峻

2017年10月31日,中国建筑装饰协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建筑装饰蓝皮书:中国建筑装饰行业发展报告(2017)》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2017~2022年中国建筑装饰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指出,建筑装饰行业存在很多亟须解决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在于解决“人”的问题中。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当行业从业人员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和道德素质时,很多问题便可以从源头上得到解决;当然,在此基础上还要保证员工拥有较为舒心的工作环境,好的工作环境可以使员工身心愉悦,真正投入行业生产的过程中去,有时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成效。但综观我国建筑装饰行业设计人才的现状,存在诸多需要改善的地方。

(一)设计人员社会地位不高,进而导致设计成果不尽如人意

现在行业内有时存在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人们习惯把室内设计师称为装修商的伙计(而非伙伴),甚至其他五花八门的称谓,其中协会认定的环境艺术师、室内建筑师等的社会地位也都不高,没有获得应有的尊敬。尽管“设计是龙头”这一观念已被大家异口同声地认可,但是仍旧有很多现象表明设计师的话语权是有限的,这种不尊敬使设计师的设计作品中很多艺术性和科学性无法得到展现,进而导致装饰公司设计成果给其创造的价值有限,“设计是龙头”逐渐不得不屈至企业的附属地位。在行业内甚至存在这样一些现象:有甲级设计资质的企业不愿聘请好设计师,毕竟好设计师的工资肯定高于一般设计师;同时,从好设计师的角度来看,他们也不愿意长期受雇于某一家企业。这种不够严密的用人方式在短期似乎使企业的用人成本降低,但从长期来看,直接导致的现象就是拥有设计资质的企业并没有与其资质对等的设计成果。

(二)高层次设计人才缺乏,设计作品缺乏原创性

长期以来,由于建筑装饰业自身发展的结构性矛盾导致设计人才结构严重失衡,真正懂得现代设计理念和实践的高层次人才并不多。中装协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建筑装饰设计人员大约160万,其中高级设计人才却仅有6万左右。在家装领域,因为缺乏相适应的职业认证规范,因此家装工程的技术和设计人员素质更是参差不齐;公装领域的一级注册建造师只有2万人左右,而二级注册建造师也仅约7万人。这种高层次人才的缺乏直接导致现代设计作品缺乏原创性,原创设计距离国际化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国外先进的研发技术我们只能购买甚至抄袭。

(三)设计人才引进力度与经济社会发展步调不一致

建筑装饰行业普遍对于引进高层次人才尤其是国外高层次人才没有足够的重视,公开向国外选拔高层次人才的企业政策更是稀缺,因此行业内极度缺少具备国外知名度的设计师。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如果行业内缺乏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人才,如知识产权人才,直接导致的一个恶果就是难以将部分高层次人才的设计成果转化为企业的知识产权。奇信设计研究院在重视设计人才培养的基础上,也十分注重引进并培养设计师人才,把培养设计师与国际接轨的目标纳入企业发展规划中。具体来说,其为了培养自己的设计人才队伍,一方面加大力度培养国内设计人才,另一方面也积极抓住外部机遇,引进海外人才。在这项措施下,奇信设计研究院的设计水平逐步国际化,甚至在海外也有了一定的竞争能力。

(四)行业教育和实际脱节

建筑装饰行业设计人才培养上的一个最明显缺陷就是对在职建筑装饰教育的忽视。有些培训机构虽然组织了种种短期培训,但往往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另外,建筑装饰作为可操作性较强的实践工作,从业人员也需要不断进行后续教育,学习最新的建筑装饰知识和了解最新的建筑装饰行业情况。亚厦股份培训紧紧围绕“岗位胜任力模型与人才发展的需求”,从领导层和员工层两个方面积极开展相关培训。一方面,开展高层领导力、中层管理能力、基层实际操作能力等培训,以及在企业上下开展“一月一训”的固定培训活动。另一方面,按照员工入职时间、入职条件等因素,开展应届生、新员工、骨干、中层、高层等培训班;同时根据企业内部实际工作需求,展开造价师和建造师等系列专业证书训练和考试。通过以上这些与企业发展密切结合的培训,亚厦股份打造了一支拥有强硬技术的内训师队伍,在此基础上自主研发了契合自身发展和岗位需要的课程和教材等。亚厦股份借助于企业发展具有高契合度的系列培训,极大地促进了企业发展。

(五)设计人才“以人为本”的职业理念不强

在当代中国,大多数设计师的作品往往只是单纯地追求美和专业,却忽视了“人”才是设计中最应该看重的因素,“以人为本”的职业理念应该是每个设计作品的出发点。2015年《梦想改造家》播出的一期《夹缝中的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相关图文被众多设计师转发至朋友圈,在业内乃至行业外都“火”起来了。这期节目主要介绍的是设计师王仲如何将每层12平方米,共三层,且三世同堂的一家四口所居住的由过道改造而成的屋子改造成一个“三层豪宅”?王仲借助这个案例成为“上海蜗居改造的最牛设计师”有一定的必然性。王仲表示改造这个房子最基本的理念即“以人为本”,明确洞察客户当前所需和挖掘潜在需求,同时也注重成本的精简。这种“以人为本”的职业理念在住宅改造即将大行其道的将来,必然成为立足行业的根本。

(参见《中国建筑装饰行业发展报告(2017)》p141-14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10月)